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口服骨膠原能改善肌膚嗎? Part I



有網友向我提出一個新鮮熱辣的護膚問題?究竟飲用骨膠原飲品能否增加皮膚的膠原疍白?

這問題之所以是「新鮮熱辣」,源於早前消費者委員會發表了一個報告,質疑市面上的膠原蛋白補充食品(包括支裝飲料、丸狀或粉狀沖劑),未能達到所宣傳聲稱的改善皮膚效果。

第一個考慮要點是運送膠原疍白的途徑,即是口服跟外敷,兩者究竟有什麼實質分別。

口服膠原蛋白,就是將膠原蛋白經腸道吸收,理論上跟其他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一樣,均是經過胃酸、腸酵素的分解折細,最終變成胺基酸,然後被細胞轉化為其他分子或轉化成能量(視乎當時身體情況)。那麼被吸收、分解、轉化後的膠原蛋白,最終去了哪裏?

簡單的答案是,身體哪裏需要補充疍白質(或其他分子),就會去哪裏。例如,以一個發育中的少年而言,大部份口服膠原蛋白都會去到肌肉、骨骼等高增長組織去,而非到皮膚去,除非皮膚正進行更新。對於一個在更年期的女士來說,由於骨質流失大量鈣,所以大部份口服膠原蛋白都會去到幫助製造骨骼物質(膠原蛋白是骨骼組織的主要成份)。

外敷膠原蛋白呢?

相信大家都曾見過 Ultima II 的ProCollagen廣告, 了解到「由於膠原蛋白體積較大,外敷時只能停留肌膚表面」,因此需選用分子量細的膠原蛋白,並利用適當的媒界 Carrier(如 liposome),以幫助運送穿過表皮層。不然的話,膠原蛋白只能堆積在表皮層上,當水份蒸發後,皮膚便有掹緊(緊緻?)感覺。整型外科醫生會以注射型式,將膠原蛋白(或類似透明質酸等聚合物)直接運送到指定位置。
由此所見,單從運送途徑角度去考慮,口服膠原蛋白並未見有改善皮膚的功効。


黃瓜(Cucumis sativus)護膚功用

自十多二十年前,已經常見女士們喜歡將黃瓜切成薄片,敷在臉上作潤澤肌膚與增加光澤之用。據聞印度人與埃及人早於四千年前已利用黃瓜作護膚之用。
近年,越來越多護膚品商加入黃瓜(Cucumis sativus)提取物到不同產品中,包括面霜、面膜、去斑膏等。究竟普普通通可在超市也買到的黃瓜,怎樣發揮其護膚作用?

黃瓜水溶性提取物含有大量多糖類分子,具有保濕鎖水作用。其次,黃瓜有維他命B1,2,3,5,6,9及維他命C,故亦相信它具調節細胞活性,甚至去斑美白(註)。黃瓜中的油溶性成份包括不飽和脂肪及維他命E。



註解﹕

Inhibitory effect of Cucumis sativus on melanin production in melanoma B16 cells by downregulation of tyrosinase expression. Planta Med. 2008 74(15):1785-8.

護膚抗敏良方 -- 薑黃(Curcumin)

薑黃(Curcumin)學名為 Curcuma Ionga L,常見於印度咖喱香料中,色澤呈現鮮黃色,味道頗刺鼻。應用在護膚品的薑黃提取物,均是經過淨化提鍊過程,除去其氣味,才可加進產品中使用。
薑黃中含有一種多環分子,名為 Curcuminoids ,包括多個不飽和鍵,本身呈黃色。


薑黃對皮膚有抗敏作用,其中的分子機制包括激化細胞內的PPAR轉化過程(註)。

除了抗敏外,薑黃亦有助加強微血管循環(Microcirculation),顧此它亦被應用於去頭屑(Anti-Dandruff)及去黑眼圈等產品中。





Mechanism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Curcumin: PPAR- Activation. PPAR Res. 2007; 2007: 89369.

抗炎防曬之選--銀杏 (Ginkgo biloba)

銀杏(Ginkgo biloba),又名白果,常見於具抗炎、防曬、抗衰老功効的護膚產品中。銀杏提取物源自植物的葉部,具有豐富抗氧化功能,含有黄酮糖苷(Flavone Glycosides)類分子,包括槲黃素(Quercetin )及山奈酚(Kaempferol)。此類分子有助減低紫外線對細胞損傷。


銀杏另一個功能是增進血液循環,包括接近皮膚的血管。正因為此功能,銀杏提取物亦被應用於去眼袋、生髮等產品上。



Sisley 及 Kiehl's 含銀杏的護膚產品


  1. Evidence of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on skin blood flow and study of its effects on urinary metabolites in healthy humans. Planta Med. 2004 Nov;70(11):1052-7

  2. Effects of anti-inflammatory biflavonoid, ginkgetin, on chronic skin inflammation. Biol Pharm Bull. 2006 May;29(5):1046-9.

  3. Effects of Ginkgetin from Ginkgo biloba Leaves on cyclooxygenases and in vivo skin inflammation. Planta Med. 2002 Apr;68(4):316-21.

具非凡修護能力的紅景天(Rhodiola rosea)

紅景天(Rhodiola rosea)是一種長年生長在寒泠高地的草本植物,暫時尚未成功被人工培種栽,故此其數量頗為稀少。中醫藥典指出紅景天具抗衰老、抗缺氧、抗疲勞、增强腦部功能、改善血氣等。據聞部份運動員喜愛服用紅景天作保健之用。

至於應用於護膚品上,相信是始於數年前ORIGINS推出名為Youthtopia的系列,以能緊緻肌膚、改善皺紋為賣點。



事實上,科學文獻記載了紅景天能加速皮膚製造膠原疍白以幫助傷口痊癒 [註1] ,及增強角質生成細胞(Keratinocytes)抵抗自由基的破壞 [註2]。



或許紅景天屬罕有植物,提取產量有限,除了ORIGINS外,暫時未見其他大牌子使用。

Reference


  1. Rhodiola rosea ability to enrich cellular antioxidant defences of cultured human keratinocytes. Arch Dermatol Res. 2009 Aug 25.

  2. Effects of Rhodiola imbricata on dermal wound healing. Planta Med. 2007 Jul;73(8):774-7

去暗瘡方法 II

上篇關於去暗瘡療法提及常見的署方及非署方藥物,例如維他命A類軟膏及抗生素。除此以外,坊間亦有其他以護膚治療(Cosmeceuticals)為賣點的去痘產品,下面列舉其中主要成份及作用:











成份去痘机制

Salicylic acid
(BHA的一種)

加速表皮脫落、幫助皮膚更生﹔另有抗痰作用,適合敏感皮膚

Glycolic acid
(AHA的一種)

加速表皮脫落、幫助皮膚更生,適合老化皮膚

Lactobionic acid
(乳糖酸)

加速表皮脫落、幫助皮膚更生﹔抗氧化﹔另有滋潤作用,適合敏感皮膚

Niacinamide
(維生素B3)

加速表皮脫落、減油脂分秘,適合敏感皮膚

Zinc
(鋅)

抗痰

BHA全名為Beta Hydroxy Acid,是帶酸性去角質的原料,能溶於油劑,效易經面油到達毛孔。AHA即Alpha Hydroxy Acid,同樣是帶酸性去角質的原料,但它為水溶,效用較BHA低。





Salicyclic Acid

去暗瘡方法 I


之前提及過幾類暗瘡成因,包括先天性的(家族遺傳、過敏反應)及後天性的(細菌感染、內分泌失調和藥物副作用)。
要有效處理暗瘡問題,自然需要對症下藥,因應不同至病原因來擇選治療方法。
治理暗瘡的主流方法,大概可分為以下幾類﹕

  • 控制油脂分泌

  • 加速細胞生長稠謝(Turnover)

  • 殺菌

  • 抗痰


一般暗瘡可以用非醫生署方藥物來治理,其主要成份包括 Benzoyl Peroxide(如下左圖)、Sulfur、Resorcinol、Salicylic Acid (如下右圖)或 Lactic Acid等。它們藉去除死皮、吸油或殺菌來幫助消除暗瘡。
遇上嚴重的暗瘡,通常需依賴由醫生署方的藥物。第一類藥物屬於含維他命A(又名Retinol)衍生物的軟膏或啫喱,常見的名稱包括Tretinoin (Retin-A,如下左圖)、Adapalene(Differin,如下右圖) 及Tazarotene 。此類藥物能增快皮膚細胞的生長週期,使暗瘡加快稠謝。

另一類是口服抗生素,作用是消滅生長在皮膚的細菌。抗生素包括Clindamycin(又名Benzaclin、Duac及Acanya)和 Erythromycin(又名Benzamycin), 它們一般會跟另一治暗瘡藥 Benzoyl Peroxide混合使用,以發揮更大效力。使用抗生素需要留意幾樣事項﹕長期服用或會導至抗藥性的出現﹔服用抗生素會增加皮膚對陽光的敏感度,故不宜暴曬﹔若使用口服避孕丸的話,其效力或會因服用抗生素而降低。
除上述產品外,使用含殺菌、抗痰功能的精油(如茶樹油),有助控制暗瘡情況。

茶樹油去菌功效

相信大家對茶樹油都不會陌生,常見於面部清潔、去暗瘡產品。

茶樹油(Tea Tree Oil)是從植物Melaleuca alternifolia中提鍊出來的精油。它跟其他精油不同,本身沒有抗氧化作用,其所含的主要成份為烯Terpene。


茶樹油的殺菌功能在衆多臨床測試中已獲得確認,能治暗瘡及灰甲症(Oychomycosis)。茶樹油對不少常見的皮膚細菌都有殺滅功效,包括單純皰疹(Herpes simplex)、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及毛髮癬菌(Trichophyton dermatophytes)。

需要注意的是,茶樹油在殺菌之餘,也會傷害皮膚細胞。因此,含茶樹油的產品不宜接觸傷口,當然包括嚴重暗瘡情況。

另外要注意的事項是,別讓茶樹油產品曝露於陽光下,因為紫外線不單會減低茶樹油的功能,而且會令它對皮膚產生過敏反應。

防腐劑,要Paraben還是Paraben-Free好?

近年有個別護膚品牌以「無防腐劑」、「無添加」作產品賣點,凸顯純正、無化學物質等概念。另一相關聲稱為Paraben-Free,即產品不含Paraben作防腐劑。為何品牌會作如此宣傳?含Paraben的產品是否有害?

Paraben的全名為 Para-hydroxy alkyl benzoate,是一羣化學結構相關的防腐劑﹕ methyl paraben, ethyl paraben, propyl paraben, butyl paraben, isopropyl paraben 及 isobutyl paraben。


Paraben的安全性之所以引起爭議,全因為有研究結果在網上流傳,指Paraben或許跟乳癌有關。動物實驗顯示,極高劑量的Paraben有微弱的荷爾蒙作用。有多弱?比女性荷爾蒙Estrogen弱大約十萬倍。

除了動物實驗以外,科學界未有在其他途徑證明Paraben跟癌症有關。公共衛生學以計方法比較Paraben使用跟患癌机會,未有發現相關性。

美國FDA對Paraben進行動物毒性測試,結果顯示安全,並將Paraben歸類為GRAS,即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可以作食用及化妝護膚品防腐劑使用。

由以上資料所見,擔心使用含Paraben的產品之安全性,實屬多餘。

參考資料﹕http://www.cfsan.fda.gov/~dms/cos-para.html

配方科學家(Formulation Scientists)製作濕粉過程

有沒有想過色彩賓紛的化妝品是怎樣製成的呢?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堆化學品、不同顏料、再加上特定的加熱乳化過程,當然還有對美的獨特體驗。



法國 Cosmetic Valley

想知道什麼叫 Pro ? 看看法國 Cosmetic Valley 的規模!



Cosmetic Valley 位於巴黎西以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化妝美容品出產大區,聚集了三百多家法國兼國際大小企業,從研究、生產、設計以至包裝整個有關工業,全部以法國製造標籤出產高級美容品,著名品牌包括GUERLAIN 和DIOR (LVMH集團)、YVES SAINT LAURENT BEAUTE、HERMES、CHANEL、CLARINS以及日本的資生堂SHESEIDO 。


 

暗瘡成因

在上篇「惱人的暗瘡」中談及暗瘡的兩大類型,以及受暗瘡影響的皮膚組織,即毛囊及皮脂腺。

今次談談各類暗瘡成因。


遺傳﹕部份暗瘡帶有家族遺傾向,可以一代傳一代。一份2002年的英國研究報告指出,約八成的暗瘡成因源自族遺傳性(見註1)。若家中多人有暗瘡,你會較容易患上,而且在較年輕時出現。


感染﹕一種名為Propionibacterium acnes(簡稱 P. acnes)的細菌,跟暗瘡有著密切關係。此細菌生長在皮脂腺及毛囊位置,本生並無害。正因為暗瘡是由細菌感染引起,醫生會對患有嚴重暗瘡的人士處方抗生素。


內分泌﹕由於暗瘡涉及皮脂腺及毛囊,故此當荷爾蒙上升時,皮脂腺會多製造出油脂,毛囊的体績亦加大,加速暗瘡形成。故此,踏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及長期內分泌失調人士(如受工作、考試壓力影響,或使用類固醇藥物),都傾向患有暗瘡。
過敏﹕部份人士對氯氣(Chlorine)及氯化物(Chlorinated compounds)如各類 Dioxin污染物,會起過敏反應並較易患暗瘡。


藥物﹕精神科藥物安非他命(Amphetamine)及上面提過的類固醇藥物,以及各類荷爾蒙藥物(如 DHEAS、DHT)和生長因子(如IGF-1),均可導至暗瘡形成。
明白暗瘡成因,下次可以談談去痘的方法。


註1﹕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02 Dec;119(6):1317-22.

透明質酸 -- 寒冬保濕首選

近年,含有透明質酸的護膚品大受歡迎,尤其是高檔次的抗衰老、保濕類型產品。究竟透明質酸是否如廣告中所指,可以「高效鎖水」?它又是否最佳的保濕劑呢?
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又稱玻尿酸)是一種存在於真皮層的聚合糖,所謂「聚合」,即是由很多單元集結而成的意思,好像一串很長的珠鍊般。故此,透明質酸的份子量十分之大,可以由數百至數千個糖組成。而每一組糖,均包含數個 能吸引水份子的-OH(之前於甘油化學結構中也提及過)。


換句話說,一個透明質酸份子已能吸引多個水份子,就像一個海綿能吸收大量水份一樣。另外,吸了水的透明質酸會漲大不少(像海綿一樣),其體積會顯注上升,因此,透明質酸常被應用於去皺或作整容用填充劑使用。

從以上資料,大家可以理解為何透明質酸的鎖水能力會高於其他保濕劑。但它是否天下無敵手呢?

答案原來是要視乎相對濕度!

研究指出,在天氣乾燥的環境下,透明質酸的保濕能力比 NaPCA、甘油和山梨醇都强。若果在高濕度環境裏,透明質酸的保濕能力是以上四種保濕劑之中最低的一個(最高為NaPCA)。

由此可見,嚴冬乾燥天氣下,還是要選用含有透明質酸的護膚品為佳

馬鞭草(Verbena)

以天然草本成份作賣點的美國品牌 L'OCCITANE,推出一系列以馬鞭草為主打的清潔、護膚產品。
馬鞭草(Verbena 或 Lemon Verbena)是一種帶檸檬清香的植物,其芬香已十分醒神,十分適合加進沐浴露、洗頭水中作香精般用。但馬鞭草的功能遠不只在其香味。研究顯示,馬鞭草有抗菌作用,包括由金黃葡萄球菌引發的皮膚痰。馬鞭草亦有幫助傷口癒合的作用,因此它亦適合加進剃毛液產品中使用。

護膚品中無處不在的油脂

大部份日常接觸到的護膚品,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油性成份,其作用可以是滋潤,或作為溶劑之用。油與脂肪是其中一類油性成份,其餘的還包括蜡(Wax),其化學結構較為複雜,暫不在此討論。
油即我們日常所指的 Oil,在室温環境以液體存在,脂肪(Fat)則是固體。但不要以為所有油狀液體均屬油類,最佳例子是「可可巴油」(Jojoba oil),從化學結構而言,它是蜡而非油。
油、脂與蜡都是屬於酯類(Ester)。酯是指由含-OH的份子(如甘油,即上圖藍色部份)和脂肪酸(即上圖黑色部份)組成的份子。

脂肪酸可以是飽和(即沒含不飽和鍵)或不飽和(即含不飽和鍵)。你或許增聽過 一種護膚品及健康食品成份,叫亞麻油酸 (Gamma-Linolenic Acid,簡稱GLA),它就是一個由三個不飽和鍵組成的不飽和脂肪酸,常見於月見草油(Evening Primrose oil)及黑加輪籽油(Blackcurrant oil),有消炎、抗黑色素等作用。

由飽和脂肪酸組成的油脂,其溶點會較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的為高, 正是這些不飽和鍵的數目和總類,決定各類油的不同特性。含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油包括椰油(Coconut oil )、葵花籽油(Cottonseed oil)及棕櫚油(Palm oil)。它們的穩定性高,但手感較厚,不易推。這類油多用來作肥皂原料。含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油包括紅花籽油(Safflower oil)、芥子油(Canola oil)及棕欖油(Olive oil)。它們較易變壞,但手感較輕,且易被皮膚吸收。這類油多被選用作護膚品,尤其是面部產品,包括面霜、眼霜和缷裝油。

惱人的暗瘡

暗瘡不單只影響儀容,同時亦使人心情煩燥,處理欠佳的話,分分鐘使皮膚留下永久印記,嚴重影響個人自信,甚至憂鬱、躁狂。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去痘產品,由暗瘡膏、光學療程至中醫食療都有。要戰勝暗瘡,必須先瞭解其成因與特性,才可水到渠城。

暗瘡又稱為粉刺(Comedone),是集合了遺傳、感染、免疫力異常等因素的慢性皮膚痰。慢性者,即是它像跟你打持久戰一般,治好一會兒又翻發,沒完沒了,但又不至引發任何即時嚴重健康問題。受影響的皮膚組織包括毛囊(Hair follicle)和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暗瘡常見於正值青春期的年輕人士,他們多屬油性皮膚,一旦暗瘡爆發,便一發不可收拾,而且容易演化成傷口,斷而留下疤痕。暗瘡疤痕又稱為 Pimple、Blemish、Zit等,以後看產品Label可留意這些字眼。暗瘡亦會在較年長(25-40歲)人士中出現,但此族群大多能不藥而愈。

除了面部外,暗瘡也會在身体其他地方出現,如胸口位置及背部。

病理型態學上而言,暗瘡分為兩類﹕

I. 白頭型 (White head 或 Closed comedone)-- 白色至淡紅色的暗瘡,頂部沒有開口

II. 黑頭型 (Black head 或 Open comedone)-- 暗瘡已明顯氧化變黑,頂部有毛孔開口,皮脂管道受阻塞,甚容易擠出油脂。

認清楚暗瘡屬哪類型,才可拖予正顧料理。

見到白頭型暗瘡,千萬別硬要把它擠掉,因為其頂部沒有孔,易使毛囊受損,斷而發痰。若遇見黑頭型暗瘡,可先將皮膚清潔,再塗上消痰面膜或啫喱,幫助傷口癒合。

具消炎、修護作用的崩大碗 Centella asiatica

在眾多類型護膚品中,提供消炎及幫助傷口癒合的產品,越來越受歡迎,尤其是患有暗瘡、皮膚過敏或嚴重皮膚痰的人士。

不少傳统草藥均具有抗炎作用,其中一種常在護膚品中找到的叫崩大碗 (Centella asiatica)。



崩大碗外型頗有趣,呈圓錐形,帶有一個缺口,故被稱為「崩大碗」,即崩了口的碗。它長於潮濕地方,常見於溪間。

崩大碗的葉汁可以煮成涼茶飲用,亦可外用。
崩大碗能增加微血管活動,間接幫助傷口痊癒。體外實驗顯示,崩大碗提取物具有抗氧化能力及可破壞癌細胞(),亦能保護DNA免受紫外線破壞()。

含有崩大碗成份之產品包括:

防曬大學問 -- IV

上次已初步探討過防曬系數SPF的背後意義,今次來談談另一防曬系數PA。
PA是針對UV A對皮膚所造成的損傷的防曬系數,一般分為三級 :


有效 : PA +
相當有效 : PA ++
非常有效 : PA +++

而此三級分類,是跟據PFA(Protection Factor of UV A)數值而定 :

PFA = [塗了防曬產品後出現黑斑的最小劑量] / [未塗防曬產品後出現黑斑的最小劑量]

你或許已察覺,PFA的定義跟SPF十分相似,前者是量度紅斑而後者則是黑斑。
總括而言,SPF值是指防護UV B的效果,而PA級是指抗UV A的能力,兩者未必有相連性。例如,若某防曬產品含有高濃度的UV B吸收劑,而沒有UV AB吸收劑的話,此產品的SPF值可以達30以上,但其PA級可能只有一個「+」。

由於UV A跟黑斑的出現有密切關係,故始有護膚專家認為,在選購防曬產品時,考慮PA級別比SPF值更為重。

防曬大學問 -- III

要比較防曬產品的效能,大家都應該知道可以參考SPF及PA值,數值愈高,即代表防曬能力便愈強。到底SPF及PA值是代表什麼?這裏先談SPF。
SPF全名為Sun Protection Factor,是針對UV B(280-320 nm波長)對皮膚所造成的傷害的數值。在「防曬大學問 -- I」中提到,UVB會使皮膚出現紅腫,其破壞性是可累績及不可逆轉。
SPF = [塗了防曬產品後皮膚出現紅斑的最小紫外線劑量 ] / [未塗防曬產品後皮膚出現紅斑的最小紫外線劑量]
以下例子或許可方便理解何為SPF:
若你未有搽任可防曬產品,在陽光底下曬20分鐘後便開始出現紅斑,那麼若你塗上SPF 15的防曬產品,理論上皮膚會在300分鐘後才出現紅斑,即20 x 15 = 300分鐘。
換句話說﹕
防曬產品抵禦紫外線時間 = 皮膚在沒有塗防曬產下出現紅斑的時間 x SPF值
當然,實際上受防曬保護的時間會比300分鐘小,因為水份(包括汗水)會減弱防曬劑的功能。
SPF要多高才算好?
美國FDA規定SPF值不能高於30,因這數值範圍已能有效防止皮膚受紫外線破壞,若SPF高於30,只會增加防曬劑對皮膚的傷害,包括過敏反應,甚至增加患腫瘤風險。

防曬大學問 -- II

上次簡略解釋了紫外線跟皮膚衰老的關係,以及皮膚受到UV A和UV B照射後所出現的不同反應,今次我們集中了解一下常見的防曬劑是怎樣阻擋紫外。

防曬劑的功能主要是透過(1)反射紫外線﹔或(2)給收紫外線能量。一般皮膚專家稱前者為「物理防曬」,後者為「化學防曬」。
物理防曬劑本身可將紫外線反彈開去,但不會給收其能量,就好像在皮膚塗上閃粉一樣。肽白粉(Titanium dioxide)及氧化鋅(Zinc oxide)是最常見的物理防曬劑。雖然物理防曬劑的效能高,價錢亦平宜,但當塗在皮膚後,會遺下一片白色薄膜,看上去不太美觀,亦可能阻塞毛,固此防曬護膚品絕少單靠物理防曬劑。
化學防曬劑是透過能量轉化,把紫外線的光能轉為熱能,從而給收紫外線。化學防曬劑大多包含環型不飽和(Aromatic unsaturated bonds),當受到某波長的紫外線激化後,會釋出電子。化學防曬劑可以是水性或是粉狀。常見的例子包括﹕辛甲氧基桂酸鹽(Octyl methoxycinnamate) [主要吸收UVB及少量UVA],羥苯甲酮(Oxybenzone)[同時吸收UVA 和 UVB]及水楊酸鹽(Octyl Salicylate)[主要吸收UVB]。現時較少用的化學防曬劑有P-Amino Benzoic Acid(PABA) ,因其安全性受質。




防曬大學問 -- I

防曬劑已由原先的護膚品成份,遂漸應用到其他產品,包括頭髮產品、唇膏、彩妝等。很明顯,防曬劑的重要性只會隨著臭氧層不斷變薄而上升。認識防曬劑功能,對挑選優質護膚品,變得越來越重要。
具體來說,防曬劑的作用就是要阻擋紫外線輻射(Ultraviolet Radiation)對皮膚的破壞。這些破壞包括引起紅腫、色素沉澱(即出黑斑)、皺紋,甚至各類皮膚腫瘤。

紫外線(UV)是指光譜中波長由200 nm至400 nm部份,只佔大陽光能量的6%(其餘能量部份是可見光及紅外線)。

留意防曬護膚品的你,一定會聽過UVA及UVB,哪它們是指什麼呢?

上面提及紫外線復蓋光譜波長200-400 nm的範圍,而我們的皮膚對不同波長的紫外線會有不同反應。波長200-280 nm的紫外線(稱為UVC)的透射力低,只到達皮膚表層,故此不會對皮膚做成傷害。UVB復蓋波長290-320 nm的紫外線範圍,透射力較強,達至表皮層而做成紅腫情況。而最後,導至皮膚變黑的罪魁禍首就是UVA(320-400 nm),它能穿透表皮層抵達真皮組織。
大家或許有留意到,當在大陽底下暴曬一段時間後,皮膚首先會變紅兼腫痛,繼而於數日內慢慢轉黑。這過程就是由UVA(引至紅腫)及UVB(引至變黑)分別控製,而值得留意的是,雖然UVB的對皮膚的反應較UVA慢,但UVB的「破壞性」是可累績及不可自然地逆轉的。[要非自然地逆轉UVB的損傷,可利用美白劑或激光等方法]

長期受紫外線破壞的皮膚,會出現所謂光老化現象(Photoaging),其特徵包括皮膚彈性降低、失去光澤及出現色斑和慢性發痰情況。如何選擇合適的防曬護膚品才可減少光老化的傷害呢?我們下次再探討 ....

保濕護膚品,「鎖水」就足夠?

天氣轉涼又乾燥,相信大家腦海裏都會彈出「保濕」兩個字。皮膚要在乾燥的環境下仍然能光亮又富彈性,才能稱得上是有充足保濕。然而,你現在選用的護膚品是否能有效地保濕呢?

不如先談一下保濕的科學吧!

當空氣濕度高的時候,水份會由空氣流向表皮層。但大部份時間,水份多是由表皮層流往空氣,原因除了是相對濕度低的關係,体溫效附近環境高,亦幫助水份蒸發掉。保濕,就是阻止水份由皮膚流失往空氣。
有哪些護膚品原料可達至保濕效果呢?

你一定會答保濕劑,可以有效「鎖水」。答案沒錯,但只是部份正確!保濕劑(Humectant)能吸引水份子並停留在表皮層,以達至「鎖水」功能。在化學上來講,保濕劑多含有-OH,例如甘油(Glycerin)和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其份子本身都有多個-OH。


那除了保濕劑外,還有哪些護膚品原料有保濕作用?答案是,很多常見的原料可透過不同機制達至保濕作用,例如各類油及蜡可封閉皮膚小孔阻止水份流失,又例如神經酸胺(Ceramide)和尿素(Urea),均是可在皮膚找到的天然濕劑份子。

下次選購保濕護膚品時,記住不要只看有「鎖水」功能的保濕劑,亦要配合其他具保濕功能的成份。